2024/08/12
全球的科研论文呈现中美两强格局
科学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显示出美国和中国的“二强”状态愈加明显。中国和美国的总论文数在全球的占比已达到40%以上。美国和中国拥有完善的研究体系,支撑着科学实力。另一方面,第五位的日本在研究开发经费等方面与海外差距逐渐扩大,需要采取确保研究时间等措施来弥补。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基于英国调查公司Clarivate的数据,分析了主要国家的论文数,并每年公布。8月9日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4》以2021年为对象。由于年度数据波动较大,因此使用了三年平均值(2021年为2020-2022年的平均)。
各国全领域的总论文数显示了研究活动的活跃程度。最新结果中,中国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二。中国和美国的总论文数在全球的占比较2020年的40.7%上升了1.2个百分点。继中国和美国之后,印度保持第三位。
中国和印度论文数增加,而日本则保持平稳。总论文数仍为第五位。
此外,引用次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包含了大量有影响力和高质量的论文。在这方面,中国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二。日本排在第13位,落后于韩国(第9位)和伊朗(第12位)。
就中美排名的靠前,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指出:“在研究者和研究经费等投入方面远超其他国家”。中国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召回在海外研究的研究者。此外,中国的论文在国内引用的倾向较强。中国通过在国内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迅速提升了研究能力。
美国虽然在总体和高质量受关注论文数量上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第二位。作为引领科学研究的国家,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留学生聚集于美国,成为活力源泉。
关于国际共同署名论文的比例,中国为20.8%,较上次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到中美政治分裂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为46.7%,同比略有增加。
日本在2000年代中期曾保持在总论文数上的第二位,但之后排名持续下滑。大学教职员工往往需兼顾研究、教学、产学合作等多项任务,专注于研究的情况较难实现。
日本的大学等机构教员在研究中投入的时间比例截至2023年度为32%,比2002年度降低了14个百分点。需要雇用辅助研究的事务员和技术人员等措施。
深入探讨日本科研低迷的原因,可以看到预算、科研多样性和国际合作的“三大不足”。
根据《科学技术指标2024》,日本的研究开发经费(名义金额)在2000年到2022年增加了30%。但与美国、中国和韩国的增幅相比,这一增长显得相对逊色。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目前需要配备高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和高速读取基因信息的下一代测序仪等研究设备。然而,在研究经费不足的日本环境中,取得卓越成果较为困难。
研发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日本为3.7%,高于美国(3.6%)和中国(2.4%)。但“日本企业在研发中的比例较高”(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在基础研究方面,日本尽管博士生的入学者有所增加,但仍需向大学投入足够的资金,以促使其发展成为重要的力量。
研究人员多样性的调查显示,日本在企业、大学和公共机构等各个部门的女性研究者比例都低于主要国家。科学领域能力上被认为并不存在性别差异,日本女性研究者未能充分发挥能力,可能导致了科学研究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女性科研人员特别是在企业中的比例较低。日本为12.2%(2023年),低于韩国(19.2%,2022年)和法国(22.9%,2021年)。日本国内的比较中,比起大学的28.9%(2023年)也较低。能否在出产、育儿、提升能力等发面提供支持女性研究者的框架,仍存在疑问。
日本社会还存在影响女性研究者成长的因素。初中、高中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对自然科学研究职位的无意识偏见,需采取对策予以应对。在理科系学部设立“女性名额”以及增加女性在研究领域的高级职务等措施已经开始。
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存在“内向型”倾向,国际合作的共同署名论文比例在2022年为35.9%,全体论文中超过60%来自日本国内研究机构。
国际共同署名论文的比例,美国为46.7%(比十年前上升10.4个百分点)。与日本总论文数相当的英国为74.4%(上升17.4个百分点),德国为63.2%(上升10.0个百分点)。日本的国际共同署名论文比例仍低于欧美国家。
通过与其他国家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合作,能够推动高质量的研究,并提升研究者的国际认可度。通过海外人脉参与新研究的机会也会增加。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川原聪史、桑村大、矢野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