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
在日本,大米的“高性价比”正在消失。大米的生产成本上涨,加上供需紧张,与面包和面类相比的价格优势当前减弱。新米的价格预计也将处于高位。最终,日本消费者可能会加速远离大米。
日本总务省的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显示,7月大米价格同比上涨了17.2%。这是自2004年4月遭遇歉收以来的最高涨幅。
由于供不应求,最新的零售价格进一步上涨。以POS(销售时点信息管理)数据为基础计算的日经Nowcast每日物价指数显示,9月谷类的销售价格一度同比上涨超过50%。
在日常食品中,最近几年大米相对比较便宜。日本的小麦大部分依靠进口,受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市场价格飙升以及日元贬值影响,价格上涨,面包和面类也随着纷纷涨价。这使得以国内生产为主的大米的优势得以体现。
对比2020年底和2023年底的日本CPI数据发现,小麦制成的面包和面类价格上涨超过20%。而大米价格仅上涨1%左右。
但从2024年春季到夏季,日本的大米迅速短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上涨。由于感觉比较便宜,大米的需求依然强劲,而供应却有限,这种状况造成了不利影响。假设2020年为100的CPI指数显示,大米与面包、面类的价格水平逐渐接近。
预计大米价格今后仍将维持在高位。JA集团从农户购买大米的收购价格(估算金额)在日本全国范围内上涨,特别是在新潟县及北海道等主要产地,比2023年提高了2~4成。这不仅反映了供需紧张,还反映了依赖进口的肥料及农机具等生产材料的成本上涨。
为了防止大米库存过剩并稳定米价,日本农林水产省每年设定大米的产量目标,并通过对转种小麦、大豆及饲料用米提供补贴来调整大米的生产。
推进按需求生产的结果是脆弱的供应能力带来了价格暴涨。批发商和食品厂商表示,如果高价持续,将导致大米需求减少。如果消费者远离大米,最终可能会陷入日本国内农业生产基础减弱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