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RS Technologies社长 方永义:据说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达到约3万家,数量为全球最多。因此,自然也有很多日本企业撤离中国。钢铁、汽车等传统制造企业因人工费等成本上涨而撤出中国市场,这是时代发展趋势。
方永义 生于中国福建省。高中毕业后赴日,毕业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研究生院。自2010年起担任现职。2014年加入日本国籍。2015年RS Technologies在东证Mothers市场上市
日本企业撤离中国通常有业务转让和清算两种方式。在进行清算的情况下,解除雇用合同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数额大于日本的退职金。如果选择业务转让,可以继续雇用员工,因此负担较小,但找到合适的中国企业转让业务并非易事。我每个月都会接到委托,希望介绍愿意收购其业务的中国企业。
我认为日本企业不应轻易撤离中国。虽然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的吸引力下降,但作为消费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也有增长空间。
中国地方政府的官员经常来日本,并向我咨询,希望能够吸引日本企业到当地建厂。虽然也有尖端领域的制造企业,但大部分是医疗保健、养老等服务及食品相关企业。中国终将迎来比日本更严重的老龄化社会。普遍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日本一样让老年人安心居住,中国对健康相关业务存在很大的潜在需求。
目前,中国仍继续对水产品采取进口管制措施(译者注:日前中日就分阶段解禁日本水产品进口达成了协议),但说实话,中国很信赖日本食品,认为放心、安全又美味。中国希望吸引日本的饮料公司、威士忌和日本酒等酿酒企业、酱油及烤肉调料等调味料厂商进驻当地。而且十分期待日本化妆品企业进驻中国。
在人工智能(AI)等尖端业务领域,中国可能迟早会成为全球领跑者。中国的优势在于量产速度快。手机、个人电脑、液晶屏、光伏面板等都在政府的补贴下,建立了可大量生产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的体制。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加快量产的优势十分明显。已经建立起了被称为“国家权力资本主义”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符合中国国情,而且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从中国方面看,在尖端技术产业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能合作的是日本的观念很强。我认为的日中合作的最佳商业模式是,日本从中国进口可以实现量产的制造设备,然后以日本品牌的形式向全世界出口。
对日本产品的信赖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固定。光伏发电蓄电池等领域已经开始探索这样的业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领域也存在这种可能性。
虽然中美一直在半导体等尖端技术领域存在对立,但中国终将实现半导体的100%自主生产。如果美国政权发生更迭,中美关系也会有所改变。当前的状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对于日本来说,与地理位置邻近的中国之间的关系,比与欧美各国的关系更加重要。日本企业应该继续探索在中国的业务。放弃那个巨大市场的选项并不存在。
本文由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铃木亮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