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的未来(上)主角是选手还是国家?

2024/07/26
  在巴黎奥运会即将举办的6月下旬,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的体育场拉响了空袭警报。兼具奥运代表选拔赛功能的乌克兰田径锦标赛被迫暂时中断。 
    
  身处现场的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表示:“亲身感受到了选手面临的严峻现实”。然而,乌克兰花样游泳选手玛丽娜·阿列克谢娃却说:“这已是日常”。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她们一直在国内外不停地寻找训练基地。阿列克谢娃坚决表示,在奥运会舞台上“不想和俄罗斯人并排”。
   
  “中立”引发波澜
   
  无论是中国的加盟问题还是东西冷战时期的相互抵制,奥运会并非不受国际形势的影响。1894年创立的国际奥委会(IOC)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宣扬政治中立的奥林匹克宪章为盾牌,在不偏袒任何阵营的情况下度过了这段时期。
   

选手身穿用于巴黎奥运会的乌克兰队服(6月,REUTERS)

  
  在俄乌冲突期间举办的巴黎奥运会将凸显出国际奥委会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参赛资格。国际奥委会排除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但以不积极支持侵略为前提,允许“个人资格的中立选手”参赛。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主张:“不能以护照为理由阻碍参赛”,引发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各方的反对。乌克兰奥委会主席瓦迪姆·古泽特呼吁说:“许多选手失去了家人和朋友。为什么能视而不见?”。
   
  国际奥委会的一位委员感叹道:“政治干预了体育,判断变得摇摆不定”。对于是否允许参赛,各项运动的立场不一,国际田联排除了俄罗斯。在体育界混乱不堪时,俄罗斯宣布将在巴黎奥运会后举办自己的国际赛事。
     
  虽然奥林匹克宪章写明:“这是选手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但奥运会却一直以挥舞国旗、角逐奖牌数量的形式发展。俄乌冲突及以色列持续攻击加沙地带的局势,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国际奥委会与国家之间的“蜜月关系”。
   
  个人的发言权越来越大
    
  “所有代表团停止使用国旗和国歌”的提议曾经被提出,但并未实现。如果奥运会一直被用于国家宣传,那么政治中立只不过是在画饼。
  
 
  国家与体育之间的理想距离应该是怎样的呢?
    

      
  洛桑大学教授Patrick Clastres表示:“选手的声音可能会给奥运会带来变化”。由于抗议种族歧视的运动扩大,国际奥委会在2021年放宽了禁止选手进行政治性表达的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允许进行表达。
   

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会场附近执勤的警官(7月19日,巴黎,摄影:目良友树)

        
  受新冠疫情困扰的东京奥运会因有选手表示“有比体育更重要的事情”,最终延期一年举行。
     
  截至7月9日,得到国际奥委会批准参加巴黎奥运会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中立选手共计59人。对于发言权越来越大的选手们,他们(中立选手)的形象会被如何看待呢?决定奥运会方式的不是国际奥委会,也不是国家,而是选手自己。巴黎奥运会可能成为这一转变的契机。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小川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