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东南亚到2032年的贸易增加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地区中名列第一。在全球分断加剧的背景下,东南亚保持外交中立,采取与各地扩大贸易的“渔翁得利”战略。另一方面,东南亚的贸易管制较少,中国过剩产品的进口急剧增加等副作用也开始显现。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我们国家将提供最中立的地方”,加强与西方和中俄双方的经济联系。
安瓦尔8月出席了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科技在马来西亚国内新建工厂的开业仪式。在此1~2个月之前,他与中国总理和俄罗斯外长先后举行会谈,并推动加入由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构成的金砖国家(BRICS)。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我们国家将提供最中立的地方”,加强与西方和中俄双方的经济联系。
安瓦尔8月出席了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科技在马来西亚国内新建工厂的开业仪式。在此1~2个月之前,他与中国总理和俄罗斯外长先后举行会谈,并推动加入由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构成的金砖国家(BRICS)。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许斐建志指出:“中美对立加深,东南亚在今后10年间将成为全球贸易的最大赢家”。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推测,从2022年到2032年东南亚的对外贸易额将增加1.2万亿美元。
其中,对华贸易扩大6160亿美元,占到一半。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已经融入中国的供应链。
中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EV)厂商比亚迪7月启动了位于泰国东部的年产15万辆车的工厂。这家工厂从中国进口主要零部件,成为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基地。
东南亚还在与美国深化关系,多家美国大型科技企业相继在东南亚进行大规模投资。马来西亚拥有美国英特尔等的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对美半导体出口的重要国家。
此外,日本、韩国和欧洲重新审视对中国的依赖,正在推进“去风险化”。这些国家正在东南亚设立生产基地,扩大贸易。
东南亚作为规避贸易管制的迂回地区,也愈发具有存在感。
美国拜登政府9月将中国制造的纯电动汽车的税率提高到原来的4倍,达到100%。中国显示出反击的态度。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4月,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平均为19.3%,增至2018年初的6.2倍。中国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平均为21.1%,增至2018年初的2.6倍。
欧洲调查机构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后,全球实行的贸易和投资管制及干预措施年平均约5600件,比2010年代增加了8成。
2008年以来的累计数据表明,美国为1万200件,中国为7800件,占到全球的3成。而东南亚仅为2100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东南亚在2025年至2029年的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将年均增长4.6%,超过全球平均增幅(年均增长3.2%)。
东南亚的渔翁得利战略虽然扩大了经济交流,但也带来负面影响。“Temu并未让这个国家富裕”,泰国7月有关禁止使用中国低价电商平台Temu的呼声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因经济减速导致内需停滞,中国将日用品、钢铁制品、合成纤维等过剩库存出售到国外,被批评为“输出通缩”。东南亚6月的对华贸易逆差(12个月移动平均)达到105亿美元,是20年前同月的约40倍。
菲律宾与中国存在南海纠纷。如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贸易依赖将转变为风险。在外交与经济的平衡问题上,进行慎重的把控愈发重要。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赤间建哉 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