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Kita|Uyghur Voices:我所推荐的三档维吾尔 Podcasts

CDT 档案卡
标题:Uyghur Voices:我所推荐的三档维吾尔 Podcasts
作者:Kita
发表日期:2021.4.12
来源:Matters
主题归类:新疆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作者:Kita,试图理解绿洲与沙漠间发生的事,七五事件后,开始关注维吾尔社会文化、新疆议题与南疆环境史。现供稿于《转角国际》专栏 Dwelling in a Shahr and Beyond

如果我喜爱维吾尔文化,对维吾尔人的内部观点有兴趣,且不仅限于集中营、棉花或所谓的新疆议题,那麽我有哪些 Podcast 可以选择收听?

或许在 Matters 上也有这样的人。

不是因为当前一系列拘留营政策,或是前阵子很热的新疆棉花才关注维吾尔议题。恰好相反,而是因为接触了维吾尔人的生活,瞭解维吾尔文化与历史后,深受吸引,进而才无法忽视维吾尔人们所遭受的压迫,起而关注一系列议题。

如果你是这类的读者,或许跟我一样,会很有兴趣瞭解不同生活处境下的维吾尔人们,如何推展与看待自身的文化认同,并透过自己的专业进而向与世界对话。如果你也是这一类人,喜爱维吾尔文化、对维吾尔人的内部观点感兴趣,且不仅限于集中营、棉花或所谓的新疆议题,那麽我们有哪些源自维吾尔人製播的 Podcast 可以选择收听呢?

本文彙整了三档由维吾尔人製播的 Podcast 节目,内容注重于分享专业背景、日常生活、文化经验、身份认同等议题,推荐给各位读者。

这三个节目中,拘留营的事偶尔沾会到一点(毕竟这是维吾尔移民社群近几年的日常),但往往不会是议题焦点,因此若是想收听比较偏政治、新疆相关时事的 Podcast,可能得跳过这一轮,选择其他更专业的节目(有机会可以再来推荐这方面的节目)。

当然,由于参与节目製作的均是海外社群的维吾尔人,为顾及全球各地的收听者,Podcast 使用的语言自然是英语。然而我认为倒不需为此却步,毕竟英语都不是彼此的母语,以我自己的收听经验而言,这三档 Podcast 的语速和措辞均不会过度艰深,话题的选择也很生活化,不过度抽象,再加上主持及与谈者多具有移民、留学背景,蛮适合具基础英语听力,或是对海外生活适应感兴趣的听众收听。

但这几档节目也绝对有其侷限性,一如任何一个族群,能有机会移民深根、掌握英语,并录製、参与节目製作的创作者们,绝大多数出身于较具教育与文化资本的阶层,本文所推荐的维吾尔製播者也不例外。但我想,这并不妨碍我想多多认识这个族群的本心。

以下是这三档 Podcast 的简介,希望读者们有所收获。

I)The Chayxana

https://anchor.fm/uyghur-collective

由一个名为 Uyghur Collective 的群体所联合製播,Chayxana 是维吾尔语「茶馆」(چايخانا)的意思,二月份发出製作预告,三月初节目开始正式上线,目前尚不清楚更新的节奏。

Chayxana 的製作团队来自于澳洲南部的阿德雷德(Adelaide)——这也是个意外的发现,因为他们,我才知原来阿德雷德具维吾尔背景的居民人数有将近千人。该团队年龄应该是三者之中最年轻的,因此内容时而随性,时而生猛,调性十分吻合 Chayxana 的原意:四方好友坐下来,随机聊聊日常的趣事。

然可能因为是刚开始製播的关係,节目走向与调性仍在摸索当中。第一集释出的内容是 host 邀请自己的兄弟 Uyghur 和表亲 Adila 来閒聊,坦白说,前十多分钟蛮无趣的,大概就是青少年的拌嘴,但有意思的是,该节目中段却让我眼睛(耳朵?)一亮,他们开始交换自身因著维吾尔身份,而在社群媒体、澳洲日常生活所遭遇的种种趣事。

他们讨论网路上那些拒绝接受拘留营存在、也不接受理性讨论的 Denialists,又聊到学校师长同侪如何想像来自中亚的 Uyghur(老师向 host 告解说他心中的维吾尔人就像 GOT 裡的 Dothraki 那段我笑喷),也讨论了 Uyghur 一词作为名字与族名,该如何正确发音?又,怎麽样的发音,是名字恰好也是 Uyghur 的 Uyghur 所能够接受的(这点超级重要!)?

乍听似乎繁琐,这却是可能是长年生活海外的年轻一代,理解、逐步发展自身维吾尔认同的重要过程。

此外,Uyghur Collective 的 Instagram 也经营得相当精彩,常常分享关于各绿洲生活的日常照片(无论是当代或是近代),非常值得追踪。

II)Weghur Stories

https://www.weghurstories.com/

这档 Podcast 专门设计给对维吾尔完全没有认识的听众,旨于创造维吾尔离散群体间的对话与合作,计划囊括的主题包括艺术、科学、运动倡议等领域。整体节目的对话感算是介于 Chayxana 以及后面将介绍的 Tarim Talk 之间。

节目由两位固定的 host 组成,一位是现居法国的维吾尔学者 Mukaddas Mijit,出身乌鲁木齐的 Mukaddas 自巴黎第十大学(Université Paris Nanterre)取得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曾参与多项以维吾尔艺术经验与文化为主题的研究计划,包括纪录片、舞蹈以及音乐;另一位则是来自美国的文字创作者 John Bair。

这样的设计具有其巧思,John 对维吾尔文化并没有太多的认识经验,因此节目中若遇到任何特定的主题,譬如维吾尔历史人物、特定的传统音乐元素等等之时,Mukaddas 会特意加以解说,让听众可以站在与 John 相近的出发点,一起透过她的解释来瞭解诸多关乎维吾尔的细节。且对 Mukaddas 而言,英语应该是她成长学习过程中较不熟悉的语言,因此就节目对话语速来说,非常适合跟我一样的非英语母语使用者收听。

再来我觉得很值得嘉许的是,Weghur Stories 邀请了维吾尔专业设计人士参与节目的声音设计,也会提供所有受访者的背景资讯与作品集,一方面让这个档节目成为一个共作的平台,令方面也让听众可以藉此认识更多优秀的维吾尔艺术创作者,让对维吾尔文化有兴趣的听众可以自行挖掘。此外,必须一提,该节目製播有受到美国驻法大使馆的支持,对此有洁癖的听众可自行斟酌是否要收听。

最后想提一下,我个人对她在第二集节目中,一段关于自身认同转变的分享很有共鸣。

Mukaddas 提及她在欧洲生活初期,总会有种迫切感,认为自己有责任让所接触到的欧洲人们,认识什麽是所谓的「维吾尔」(特别是透过她所专精的舞蹈艺术形式),并且会因为这样的期待而时时自我检视与修正。这是一种希望可以被国际社会所认识的期待,但可能是让人喘不过气的负担。

同样作为一个来自既不受国际社会承认、也不大知名的地域/文化的留学生(台湾),我似乎可以感受到这种迫切感并随之而来的重量。要向欧洲友人介绍自身背景与认同,是件极具技巧且耗脑的事,却又总会有种迫切感,希望可以在有限的对话之中,让对方可以多认识台湾一点,善尽「国民外交」的职责。

我并没太多意识到这样的预设是如何影响了我在欧洲的生活,直到一位来自巴勒斯坦裔的瑞典朋友跟我提及,他连续遇过好几位台湾朋友,全都有友善得不可思议,也都热心跟他分享台湾的料理和文化,「你们是都受过什麽样的教育训练吗?」他很好奇背后的缘由。这才让我有了反思的距离,大脉络的政治困境如何影响了个体在海外的行为与心态。

Mukaddas 意识到了这点,她很诚实地认识自己的限制,明白自己并不能作为一个全括式的载体,去向他人传递何谓「真实的」维吾尔传统文化,更不可能以单数形式的个体,去传递複数且多彩的维吾尔文化。

就此,她的转向是更宽容地理解自己的出身、家庭与族群背景,视维吾尔为自身众多认同基底的其一(而非唯一),并以此出发在新的生活环境,多方尝试创作,以维吾尔文化所持续给予的滋养,勇敢去创造更多的艺术可能性。而在这个过程中,维吾尔文化的广度也随之多元化、扩张而强韧了。

III)Tarim Talk

https://www.thetarimnetwork.com/podcast

必须承认,Tarim Talk 是三者之中我唯一未全部收听的节目,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回溯听完所有先前的节目,毕竟 Tarim Talk 自 2019 年便已持续製播节目至今,更新频率大约是每两个月释出一集,内容主轴是维吾尔裔各方专业人士的访谈,偶尔也会邀访与维吾尔文化有关的人士(例如最近三月份释出的 Lisa Ross 访谈,非常有收获)。Tarim Talk 是由位于伦敦的维吾尔社群 Tarim Network 所製作。

整体而论,我个人认为 Tarim Talk 是三者中最为中规中矩的访谈节目,儘管听来较为行礼如仪,但能持续放送近两年,藉而认识许多维吾尔裔的杰出人士,还是相当不错值得支持肯定的。

附带一提,Tarim Network 是一个由欧洲维吾尔年轻人所成立的英国慈善机构,目的在于串连全球的维吾尔年轻世代,提供一个彼此扶持、交流的平台,激发更多属于维吾尔海外社群的可能性。透过他们的网络,确实感受到维吾尔社群的专业人士,无论何处,在各种领域贡献著他们的智识与专业。

与此同时,很期待 Tarim Network 目前正在举办的徵文活动结果以及年底刊出的维吾尔创作选集,希望能阅读更多维吾尔裔人士的观点与作品。

以上三档节目提供给同样对维吾尔文化感兴趣的听友们参考,若有我所忽略掉的维吾尔 Podcast,也欢迎各位在留言处补充啦!